印规

发布时间:2022-03-08 13:17

即钤印盖章时定位的工具,也叫印矩,为旧时官府和书法家们必备的物品。一般用厚约0.5厘米坚硬的小木片,锯成曲尺形,磨光髹漆而成。

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

印规


别名

印矩


用途

钤印盖章时所用


 

使用人物

官府、书法家


备注

左上图篆字为"仁者本依山"


目录

1起源

2简介

3关联

4发展

折叠编辑本段起源

印规始于何时已不可考,自清代民国以来已成盛行之物。据载,清代的皇宫中专有为皇帝盖宝玺的人。像皇帝的诰命、下传的圣谕、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,若印章模糊不清,连歪带斜,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。钤印之时,先找准位置,再将印规放上,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,永不会歪斜。


折叠编辑本段简介

钤印定位的工具。一般用厚约0.5厘米坚硬的小木片,锯成曲尺形,磨光髹漆而成。使用寸以印规定位,印章紧贴曲尺形内测-:边钤下,可使钤出之印,正确而不斜欹。


折叠编辑本段关联

说印规,必说印。


印是由官印逐步发展为百姓用印的。从战国时苏秦佩六国相印至今,已有两千多年了。唐人罗隐有诗云:"腰间印佩黄金重,卷里诗裁白雪高。"印是权力的象征,旧时县官升堂,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。印一旦进入民间,只是名字的图章,按在纸上作为证明。然而,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,必须要不歪不斜,位置要不离不偏,这样的钤印盖章就要使用印规了。


折叠编辑本段发展

印规初时很简单,专门的金石字画店铺中有售,依然是楠木或红木制作的"T"字形印规,长不过10厘米,厚一般在5毫米左右。但印规一进入文人之手,就由工具上升为文玩。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是很有鉴赏力的收藏家。他生前藏有篆刻名家顿力夫为其所制5枚印章,印章装在一"卍"字纹锦盒中,内中有一直角抹边的印规,硬木质地上面刻有铭文,从印盒、印料到印规是一套原装之物,设计工巧,十分珍贵。

印矩

印矩


文人用的文玩之物喜欢专擅,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个人的诗句刻在上面,自得其赏。曾有人收藏大书法家赵之谦题字的一个印规,印规为一长方形楠木锯下一直角,像菜刀状,上刻"勾股弦,求余边"。意即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,短边为勾,长边为股,古代立竿测太阳高度时,日影为勾,竹竿为股。赵之谦巧妙地将此用在印规上,文趣跃然纸上。

印规图片

印规图片


印规又称印矩,规是画圆的工具,而矩是画直角正方长方形的尺子,按说叫印矩更为贴切,然一般多称其为印规,究其因由,或许因为有的印规是由圆而切割出一直角所制。《天衡印话》书上有一石质角印规图,末端处还刻有一方小印,颇雅致。另有两方铜质圆形印规,是将扁圆铜平分四份,割去其四分之一,留下一直角,并在铜面上刻字。想来此形称之为印规正合时宜。

相关推荐
    暂无数据